所以,不管是企业要调整老业务、布局新机会,还是职场人寻找新行业,有必要重新看看未来的趋势。接下来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中国社会将有哪些新商业机会?哪些行业可能蓄势爆发?
此次疫情中,从口罩“告急”,到防护服、酒精、消毒液出现短缺,再到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、疫苗研发迫在眉睫,疫情的发展没有给我们留下准备的时间。但是,也许连我们自己也没有想到,一场与病毒的“奔袭战”就此展开。
由此可以判断出,医疗健康行业将出现爆发:
首先,诸如口罩、防护服、防护帽、护目镜、一次性手套鞋套等生产企业,即使疫情之后,仍会面临巨大的需求;电子体温计、空气消毒机等生产企业,都将成为大众日常需求品;一些增强身体免疫力,增强体力的保健品生产企业;健身器材、健身馆等,都会因此成为热销。
疫情期间,丁香医生、微医、阿里健康等平台,都推出在线义诊,帮助用户筛选普通感冒与新型肺炎,一方面缓解了线下就医压力,节省了资源,也让无数消费者体验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。
另外,医药电商的O2O平台会迎来一场大爆发。整个医疗的闭环分为三个步骤:在线问诊——医生开方——医药购买。在“医药购买”这个环节,对于一些常规药,消费者会从多个平台购买。
手游
根据媒体报道,腾讯的两款热门手游王者荣耀、和平精英在春节期间表现十分优秀。
除此之外,完美世界的《新笑傲江湖》、社交游戏《玩吧》,以及与疫情有一定关系的《瘟疫公司》都成为春节期间的黑马。
宅在家对大众来说很难熬,但对游戏厂商来说,却是催生需求的好时机。另外,游戏消费也是有惯性的,并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消退。
短视频方面,抖音DAU破3亿,达到了3.11亿的用户量,同比往年增长了93.1%;快手的DAU为1.77亿,同比往年增长了55.8%;腾讯微视同比增长595%(据部分网站数据)。
短视频的爆发,将催生一大批新晋网红,爆发一场新网红经济。新网红与传统网红的区别主要有三点:
1、网红更多来源于普通大众和草根人物;
2、观众的“复看率”更高;
3、传统网红依赖广告和带货赚钱,新网红更倾向于内容植入。
大量的娱乐号、段子号、知识号,这种几十秒的爆笑段子、猜谜游戏、知识普及、商业道理等,都有很高的传播基因。
在音乐领域,符合2个因素即可迅速蹿红:
(1)长相甜美帅气,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着装,代表大众草根歌手拼搏向上的力量;
(2)只传播每首歌的高潮部分,符合人类大脑“短反馈”的机制。
随着疫情对短视频的加速普及,将进一步推动网红经济、流量经济的爆发。
在线教育平台
由于成本更低、更灵活,线上办公未来势必会出现爆发浪潮。
即便迎来复工,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,如何有序应对复工复产、人员出行、聚集办公也将随之面临新的压力。
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,致使一些传统企业正思考业务模式。在危机中,如何让公司具有更有效的动态应对不确定性的业务能力。创新“自救”对企业来说是考验,也是“机遇”。
此次疫情之后,将加速中国企业升级制造设备,向着更高精先的现代智能制造领域迈进。
企业咨询服务平台
会计事务所、审计事务所、律师事务所、设计公司等会迎来业务的增长。
高标准的生活服务
疫情期间,由于人们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shopping,催生了“宅经济”。 还有一些配送服务,美团、百度外卖等,业务都出现井喷。
未来,同城物流,跑腿服务等会进一步崛起,未来大家会越来越“宅”,越来越不喜欢跟人接触。 但人们的诉求并不会降低,生活服务不仅仅停步于“在线买菜”“在线点餐”等初级阶段,而是向着更多样化的趋势发展。 比如,火锅食材搭配、半成品菜、上门炒菜,上门家政服务、收纳整理师等高标准、特色化服务,都会逐渐崛起。
生命医疗行业
除了健康产业之外,中国的生命生物技术市场需求巨大。这场疫情,暴露出中国医疗资源的不足,以及应对危机能力的欠缺。
一对一心理陪护
参谋机构及智库
餐饮旅游行业
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,创新“自救”对企业来说是考验,也是“机遇”。
有句话说的好:“只要思想不滑坡,方法总比困难多”。这也正是广大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法宝。
不知道此时在看这篇文章的你,有没有看过17年前阿里巴巴包括马云在内的全员被隔离,熬过非典的故事,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搜看。
与很多人说“非典既是挑战又是机遇”不同,马云自己从来不这么说。他有更高明的阐述。他说:“非典时期,谁都不应该想到,这是一个机会,而应该想到,大家碰到什么麻烦,我们能够怎么帮助到大家。”
今天我们遭遇新冠肺炎,一定也会有很多公司经历巨大危机,甚至可能关门倒闭。但也有很多公司会兴起。也许一个新的互联网巨头,就已经在酝酿之中。
但是,今天在新冠肺炎中寻找商机的人,最好是想一想马云的话——它不是你的机会,而是你的责任。
相反,在严重的疫情面前,如果你想的不是我能怎么发财,而是“社会需要什么?我能做什么去帮助大家?”
那你的事业,一定会更长远,更伟大。
最后,祝大家顺利度过这次难关,保重自己的身体,并在难关的磨练下,完成自己的飞跃。
全国服务热线
400-990-2688